400-8766-085

高标准质量控制,高水平动物福利,高精尖技术能力

全部 心脑血管模型神经系统+精神科模型呼吸系统模型消化系统模型骨科模型免疫、代谢系统模型泌尿系统模型五官疾病模型皮下移植瘤药效模型转移瘤药效模型原位瘤模型常规脏器手术切除模型肿瘤动物模型

1型糖尿病(T1DM)动物模型

I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也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mellitus,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其根本机制是负责产生胰岛素的胰脏β细胞被自体免疫系统错误地破坏,导致内源性胰岛素缺乏并引起高血糖症。


典型的I型糖尿病症状包括:尿频、口渴、口干、皮肤发痒或干燥、食欲增加、体重减轻等。尽早并终身使用胰岛素是所有I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原则。


根据2018年发表的研究数据,2010-2013年间我国I型糖尿病发病率大致如下:全年龄段发病率为0.93/10万人年,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1.90/10万人年,15-29岁人群发病率为1.02/10万人年,3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为0.51/10万人年。虽然I型糖尿病的发病高峰在10-14岁,但成年患者比例很高。中国估计每年新增超过13000例I型糖尿病患者,其中超过9000例为15岁以上的成年人。


I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也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mellitus,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其根本机制是负责产生胰岛素的胰脏β细胞被自体免疫系统错误地破坏,导致内源性胰岛素缺乏并引起高血糖症。


典型的I型糖尿病症状包括:尿频、口渴、口干、皮肤发痒或干燥、食欲增加、体重减轻等。尽早并终身使用胰岛素是所有I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原则。


根据2018年发表的研究数据,2010-2013年间我国I型糖尿病发病率大致如下:全年龄段发病率为0.93/10万人年,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1.90/10万人年,15-29岁人群发病率为1.02/10万人年,3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为0.51/10万人年。虽然I型糖尿病的发病高峰在10-14岁,但成年患者比例很高。中国估计每年新增超过13000例I型糖尿病患者,其中超过9000例为15岁以上的成年人。


造模机制
链脲佐霉素(streptozotocin,STZ)化学名称为2-desoxy-2-(3-methyl-3-nitrosoureido)- d-glucopyranose,是无色链霉菌属的发酵产物,其结构中的亚.硝.基.脲是细胞毒素,它对一些种属的动物胰岛β细胞有选择的破坏,可以使猴、狗、羊、家兔、大鼠、小鼠等实验动物产生糖尿病,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化学诱导剂。STZ通过自由基(如CH3)损伤β细胞,使细胞内胰岛素合成受损,造成胰岛素缺乏。STZ诱导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时,多次小剂量注射可有效模拟糖尿病的病程及发病原理,并降低动物死亡率,故目前使用较多。

实验方法
链脲霉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在室温下极不稳定,可在数分钟内分解成气体,故其水溶液应在低温和pH4的条件下配制并保存。亦可注射前用0.05mol/L柠檬酸(pH4.5)配成2%的 STZ溶液,新鲜使用,STZ剂量因实验动物的种系、品种不同而异。不同种属动物对链脲霉素的β细胞毒性的敏感性差别较大,多选狗、大鼠和小鼠进行试验。以大鼠最为常用。大鼠糖尿病STZ的剂量为40~75mg/kg(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性别不拘,实验前需禁食24小时。小鼠对此药敏感性较差,常用量为100~200mg/kg(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注射STZ后72小时,血糖可稳定升高,动物有三多症状(多食、多饮、多尿),此时预测血糖在11.1mmol/ L以上即可选用。给小鼠注射小剂量STZ(35~40mg/ kg),连续5天,1~2周后可引起胰岛炎,雄性更敏感。

模型特点
给猴、狗、大鼠和小鼠等注射链脲霉素后,血糖水平的改变亦可分为三个时相:早期高血糖相,持续约1~2小时,低血糖相,持续约6~10小时及24小时后出现稳定的高血糖相即糖尿病阶段。注射STZ后,胰腺的胰岛呈现明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β细胞显示不同程度的脱颗粒、变性、坏死及再生变化。与四氧嘧啶糖尿病不同,链脲霉素引起的糖尿病高血糖反应及酮症均较缓和。

需确认的信息
1. 模型种属(大鼠还是小鼠或是其他种属)
2. 动物体重有无要求,年龄有无要求
3. 雌雄有无要求
4. 模型构建具体方案
5. 取材要求(采血、取组织样本)

晶莱生物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517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