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766-085

高标准质量控制,高水平动物福利,高精尖技术能力

全部 心脑血管模型神经系统+精神科模型呼吸系统模型消化系统模型骨科模型免疫、代谢系统模型泌尿系统模型五官疾病模型皮下移植瘤药效模型转移瘤药效模型原位瘤模型常规脏器手术切除模型肿瘤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


基本原理
根据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有关脂质浸润学说和损伤-反应-炎症学说的原理,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长期喂养,并在高脂饲料配方中增加胆酸钠提高胆固醇吸收量,或在高脂饲料配方中增加抑制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如丙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降低胆固醇的氧化和分解,从而升高血胆固醇含量,导致大鼠出现高脂血症;通过给予大剂量维生素D诱发高钙血症或球囊拉伤等机械作用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和炎症反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模型特点
1. 单纯给予大鼠高脂饲料不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 给予大鼠高脂同料加维生素D负荷可导致纤维和平滑肌增生样的动脉粥样硬化,未见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3. 给予大鼠高脂饲料及维生素D负荷的同时,予以球囊损伤动脉,可形成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相似的较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

模型应用
1.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机制研究;
2. 药物筛选;
3. 药物验证等。

适用动物
除田鼠和地鼠外,一般温血动物只要方法适当都能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病变。常选用兔、猪、大鼠、鸡、鸽、猴和犬等动物。

实验方法
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3-4月龄,体重200g左右。随机分为4组。
1. 正常对照组,喂基础饲料。
2. 单纯高脂组,以高脂饲料(2%胆固醇、0.5%胆酸钠、3%猪油、0.2%丙硫氧嘧啶、94.3%的基础饲料)喂养。
3. 高脂维生素组,在喂高脂饲料的基础上加维生素D3粉剂(1.25x106IU/kg饲料)喂养,实验开始时于右下肢肌内注射维生素D3针剂(3x105IU/kg体重),每隔30d重复1次。
4. 内皮损伤组,在给予高脂维生素组相同处理的基础上,于第7天行大鼠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腹腔注射麻醉(30mg/kg),背位固定,无菌条件下作颈正中切口,分离左颈总动脉,结扎远心端,向心脏方向插入1.5F球囊,进入8cm后,注入0.2mL生理盐水充盈球囊,手感到一定阻力向回拉约4-5cm,放水后进入8cm,注水充盈、回拉、放水,反复3次,拔出球囊,结扎近心端。

实验第90天,各组动物禁食12h,腹腔注射麻醉,分离腹主动脉,在肾动脉分叉处下方,剪开腹主动脉,插入穿刺针,以注射器采集动脉血,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浆,取1mL检测血脂和血钙;剪下主动脉,取胸主动脉下段约1cm,10%甲酸固定,进行常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需确认的信息
1. 模型种属(大鼠还是小鼠或是其他种属)
2. 动物体重有无要求,年龄有无要求
3. 雌雄有无要求
4. 模型构建具体方案
5. 取材要求(采血、取组织样本)

晶莱生物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517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