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胶质细胞是脑内主要的免疫效应细胞,约占脑内全部胶质细胞的5%,是定居在脑内的吞噬细胞,具有内源性免疫防御功能。其活化后所介导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神经元逐渐退化甚至死亡,最终导致脑部疾病。
小胶质细胞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紧密相关。
细胞特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为上皮细胞样生长的半贴壁半悬浮细胞。
常见的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法主要有胰酶消化法、差速贴壁法、营养剥夺法、低速震摇法、手动振摇法以及利多卡因处理法。
1.免疫调节
2.神经回路建立
3.多巴胺能神经元轴突生长发育及迁移
4.突触密度与稳态
神经炎症和免疫调节研究:利用BV2细胞进行神经炎症研究时,需要注意细胞的活性和纯度,以及选择适当的刺激因素和检测方法。关注BV2细胞在炎症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以便更准确地模拟和解释实验结果。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BV2细胞可以分泌炎症因子和神经毒性物质,导致神经元死亡。进行此类研究时,需要注意细胞的来源和鉴定,以及模拟疾病模型的实验条件。关注BV2细胞在疾病模型中的表型变化和功能异常,以便更准确地模拟和解释实验结果。
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BV2细胞可用于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以发现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物或筛选出对神经系统有害的药物。进行药物筛选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以及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关注BV2细胞在不同药物刺激下的反应差异和特异性。
1. 模型建立
① Control 组 (BV2细胞);
② Model组(BV2细胞血清饥饿4h + IFNγ(10ng/mL)+ LPS(10ug/mL)共48h。
其他造模方法:(不同生长因子、不同干预浓度、不同诱导时间)
① LPS
② LPS + IFNγ
③ IL-4
④ IL-4 + IL-10
⑤ TNF-α + IFNγ + IL-1β
......
2. 操作注意事项
①培养体系:DMEM培养基, 10%胎牛血清,1% P/S。
②培养条件:气相:空气,95%;CO2,5%;温度:37℃。
③传代比例:1:2-1:4。
④传代方式:悬浮细胞直接吹打收集,贴壁细胞胰酶消化3-5分钟。
⑤换液频率:每1⁓2d换液一次。
⑥冻存条件:无血清细胞冻存液;温度:液氮。
3.模型评价
① 形态学观察
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变短、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杆状;进一步被激活时,细胞突起消失、细胞形态呈阿米巴状。
(胞体增大、突起变短或消失,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杆状)
② 确定极化类型(M1 、M2)
Elisa检测TNF-α、IL-12、IL-10;
与C组相比,M组TNF-α、IL-12上升、IL-10无显著变化,即为M1型极化;
与C组相比,M组TNF-α、IL-12无显著变化、IL-10上升,即为M2型极化。
流式检测CD80、CD86、CD206、CD163
4. 风险评估
1、不同细胞造模成功率会有差异,此模型药物干预浓度、时间等均可根据实际结果进行优化;
2、不同生长因子导致的极化类型不一样,需合理选择检测指标。
关于晶莱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