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当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时,流向心肌的血流被阻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局部坏死导致的临床综合征。MI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可表现为胸部压迫感等不适,这些不适会辐射到颈部、肩膀或手臂等其他部位,同时还可能伴随着呼吸急促、出汗、恶心、呕吐、心脏跳动异常、焦虑、疲劳以及其他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严重危害着全球人类的健康,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人们公认的对AMI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冠状动脉再灌注,但也伴随着再灌注损伤的问题。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成为了全球的热点问题之一。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造模后大鼠的成活率及造模成功率是制约模拟临床心血管、药理药效等方面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构建--套标准的、可持续操作的心肌缺血模型的制约因素却有很多。快速操作法和常规开胸法是MIRI造模的两种常用方法,但存在开胸时间短对实验操作技术要求高、术中出血、气胸等因素导致模型成功率低下因此,本研究对MIRI造模进行改良.优化,并与这两种常用的方法进行比较,从模型构建成功率大鼠存活率和心肌缺血损伤等方面探讨改良式造模操作的可行性。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血管事件 的最终结果和各种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发达国家的成人心衰患病率为 1% ~ 2% ,在中国 35 ~ 74 岁人群心衰患病率约为 0.9% 。 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心衰的重要载体,能在研究心衰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手段中发挥重要作用。心衰有多种不同的表型和病因,涉及心肌收缩力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室重塑、神经体液激活和细胞因子过度表达等多个方面。 目前常用的有压力负荷模型、容量负荷模型、缺血性模型、快速起搏模型、药物诱导模型、转基因型和遗传型心衰模型等,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的具体需求来选定相关的动物模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动物模型是开展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研究所采用的模型,应用于高血压研究的实验动物选择有猪、猴、羊、犬和大鼠等,但以犬和大鼠造模居多。 SHR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HR)又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鼠自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正常大鼠收缩压110-120mmHg,SHR育成后血压高达200mmHg以上;且无明显原发性肾脏或肾上腺损伤,心血管发病率高。但其生育能力,存货寿命无明显下降。
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两者相互关联,是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并伴有自主呼吸消失及丧失意识的临床急症。
大脑动脉(MCA)是脑卒中多发部位,因此MCAO(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动物模型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局灶性脑缺血的标准动物模型,其致病机理与人类的脑缺血症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