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由于外部机械力的作用导致大脑的损伤,其能导致脑外伤幸存者出现短暂或永久的躯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以及心理障碍,并且颅脑外伤是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发表因素之一。为了了解颅脑外伤病理生理过程,并制定出新的治疗方法,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显得至关重要。
周围神经损伤后影响外周神经修复的因素是神经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已知的证据表明,周围神经受损后参与神经再生的主要因素包括神经中枢和神经局部的微环境。本章建立了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研究切断坐骨神经后行为学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及策略提供基础。
抑郁症(depression,Dep)是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其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快感缺失、认知障碍、社交障碍、睡眠紊乱和躯体症状等,严重可致自杀。抑郁症病因及病理机制复杂,现有的任一假说都无法全面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目前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可根据其建模手段分为应激模型、药理学模型、转基因模型和手术损伤模型。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导致死亡率和伤残率较高的疾病,能够导致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感觉丧失、膀胱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并发症。脊髓损伤的生理病理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破解,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可用来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和完善脊髓损伤的生理病理知识,降低脊髓损伤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其特征是进行性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它会演变成大多数皮质和皮质下功能的急剧丧失,症状逐渐恶化,并最终导致死亡。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类预期寿命延长,老龄化日益严重,AD正威胁着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的健康。
血栓形成性脑梗死(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ECI)主要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还可见于动脉血管内膜炎症、先天性血管畸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血液高凝状态、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均可致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大面积脑梗死还有颅内高压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昏迷和脑疝。约90%的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称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简称Parkinson病,也称为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 shaking palsy),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 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我国,其预防和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章介绍一种笔者实验室PD模型制作的方法及行为学评价体系。为P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室支持。
记忆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亲情和友情,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延续性和持续性。然而,记忆也可使我们感到伤痛。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典型征状是灾难、创伤等危及生命的强烈应激事件导致的恐惧记忆的反复闯入和再现,并伴随着认知功能的损伤。经历尴尬、羞辱或亲友去世的事件所带来的痛苦折磨会伴随我们终身。最典型的记忆相关疾病是PTSD,还有毒品成瘾等其他精神疾病。中国有句谚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充分地阐明了这种记忆相关的精神障碍。脑不是对任何事件都产生同样牢固的记忆,只对危及生命、情绪相关的重要事件形成牢固的记忆。